先盗取QQ账号,再假冒账号主人向QQ好友借钱,甚至提供视频图像“验明正身”。近日,不少网友在微博上、QQ群上讲述被骗的经历,“QQ盗号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网络骗术引起关注。QQ诈骗为何层出不穷?网友为何频频上当?记者对此进行调查,揭开这种新型网络诈骗手法的真面目。
QQ聊天遭遇“好友借钱”网友频频掉入陷阱
“QQ盗号诈骗”成为微博和QQ群上讨论的热点,很多网友反映,自己或亲戚朋友掉进“QQ好友借钱”的陷阱,而借钱的“好友”其实是专门盗取QQ号后行骗的骗子。网友“国际梦想说”:“今天被骗了2000元,骗子是用好友的QQ,和我视频用的就是我朋友的视频录像,还真狡猾,大家以后注意了。”
在微博上,网友们纷纷讲述自己或亲戚朋友被骗的经历。在受骗的网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子女在国外读书或工作,骗子盗取子女的QQ号后,冒充他们编造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于很多父母“关心则乱”,听说子女出事后,只想着尽快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加上有视频“眼见为实”,很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
近日,广州市民韦女士就遇到这样一个骗局。韦女士的儿子在英国留学,她登录QQ时,看到“儿子”在线,便打了招呼。“妈,吃饭了吗?你记一下这账号,先打一万过来,现在急用。”后来“儿子”回复,提供了一个建行的账号,并不断催促“能现找到多少就先打过去”、“叫人先帮打过去也可以”。韦女士说,她本来有些怀疑,但担心儿子在外有困难,再加上感觉对方聊天说话的语气与儿子很像,于是给“儿子”提供的账号转了1000元。当天下午,韦女士的儿子打电话回家,说自己的QQ号被人盗用,韦女士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
警方披露诈骗手法:“美人计”+“障眼法”
不法分子盗取QQ账号后行骗,甚至提供视频降低受害人的戒心,近年来,这种网络诈骗手法骗走网民不少钱财,成为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诈骗行为之一。据广州市花都区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林成坚介绍,由于骗子的手段高明,掉入“QQ好友借钱”陷阱的网民越来越多,仅花都区刑警大队每个月就接到10宗左右的报案。据调查,这些案件一般都是团伙作案,犯罪分子以撒网的方式行骗,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
今年4月,花都区市民翁先生报案称,他在上网时,有一个QQ好友向他借钱,他向对方账户汇款6万元后发现被骗。“我急需要钱给客户,能不能先汇6万元给我,明天就还你?”当时,翁先生曾经对“好友”的请求起疑心,但对方主动要求视频聊天,显示本人头像,翁先生放下疑虑后将钱汇过去。根据翁先生提供的线索,广州市花都区公安分局摸查到一个以广西宾阳籍为主的网络诈骗团伙,涉案人员十多人,该团伙以广东东莞和广西南宁、桂林等地为中心,在多地流窜作案,共实施网络诈骗案十多宗。
据广州市花都区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林成坚介绍,民警已在案件审理中揭开了“QQ盗号诈骗”的秘密,骗子施展“美人计”又使用“障眼法”,迷惑性很强:
第1步:施展“美人计”,发送木马盗取QQ号。不法分子先加不特定人群为QQ好友,在聊天的过程中,一方面摸清事主的家庭、职业等基本情况,并在聊天的过程中偷录对方视频;另一方面施展“美人计”,以女性名义发送“我的靓照”、“我的作品”等文件(实际上是木马程序),对方点击后,QQ密码就被盗取。
第2步:使用“障眼法”,冒名事主向好友行骗。不法分子摸清被盗QQ用户的上网规律后,伺机利用盗取的QQ号登录,冒充事主本人向其QQ好友借钱,如果QQ好友心存疑虑,就玩“障眼法”,将录制好的视频播放给好友看,以此消除对方的戒心。
根据公安部门调查,通过盗取QQ号诈骗的作案手法已经形成一套专业化流程,犯罪团伙不仅分工明确,还有专门的“工作对象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了被盗QQ用户的个人资料、选择哪些好友容易得手、不同的银行卡账号、需要编造的各种理由等。
来源:广州市公安局。